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伊斯蘭教 (維基百科)

 :: 生活 :: 宗教哲學

向下

伊斯蘭教 (維基百科) Empty 伊斯蘭教 (維基百科)

發表 由 天王小子 周三 12月 16, 2009 5:21 pm

伊斯兰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伊斯兰教[1](阿拉伯语:الإسلام、al-’islām;阿拉伯语发音: /ʔislæːm/ ( 聆听)[2])或回教,旧称清真教、天方教、大食法、大食教度、回回教,是古兰经明确说明的一种宗教,古兰经被伊斯兰教信徒视为唯一神灵一字不漏的说话及先知的演示和生活例子(由同伴转述收集得来,称为圣训)。伊斯兰(Islam)是一个同形异义词,有多个意思,又是阿拉伯语萨拉姆(Salaam)的闪族字根,萨拉姆可直译为“和平”[3]。其他的意思还有顺从,或把自身奉献给神[4]。伊斯兰教的追随者称为穆斯林,意指“顺从神的人”[5]。穆斯林是一个不变动词的分词,而伊斯兰(Islām)则是不定词[6]。穆斯林认为他们的宗教是完整且唯一的一神论信仰,这在之前已多次揭示,包括著名的先知亚伯拉罕、摩西、耶稣。伊斯兰教传统认为,以往的这些信息及启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篡改[7]。

伊斯兰教的宗教习俗包括五功,五功是统合穆斯林为一个社会的五个义务[8]。伊斯兰法律实际触及生活及社会的每一个层面,由饮食、金融到战事、福利等各方面[9]。绝大多数的穆斯林都属于两个主要派系逊尼派(粗略占穆斯林的85%)及什叶派(粗略占穆斯林的15%)的其中一个[10]。伊斯兰教是中东、非洲的大部分及亚洲主要部分的主流宗教[11]。在中国、俄罗斯及加勒比地区都可找到庞大的穆斯林族群。最多穆斯林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占全球穆斯林总数的15%[12][13]。30%的穆斯林都位于南亚,20%的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14]。改信伊斯兰教的人及穆斯林移民几乎可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找到。目前全球约有十三至十八亿穆斯林,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11],因其宗教只与许加入不许退出,教徒子女出生后也自动成教徒,因此被认为是世上增长得最快的宗教[15]。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一名穆斯林在朝覲過程當中在麥加進行禮拜。



语源及字义

“伊斯兰”是一个动名词,出自三字母的字根“s-l-m”,源自阿拉伯语动词“Aslama”,意指“接纳、服从、顺从”[16]。伊斯兰的意思是接纳和顺从真主,信仰者要以礼拜祂、遵从祂的指示及远离多神教来实践。古兰经给出了许多伊斯兰的字义。在一些经文里,坚定的信念常被强调为穆斯林的高尚品德:“无论真主要指引谁,祂都让他的心胸接纳伊斯兰教。”[17]一些经文将伊斯兰及宗教连在一起:“今天,我完善了你的宗教信仰,我祝福了你,并同意伊斯兰教作为你的宗教信仰。”[18]另一些经文则形容伊斯兰是回馈真主的动作,不仅是口头上的信仰认可。伊斯兰思想里的另一个专门解释则是作为伊斯兰、伊玛尼(信念)及伊赫桑(善行)的一部分,伊斯兰在这里的意思是礼拜(伊巴达特)及伊斯兰法律(沙里亚)[19]。


信条

主条目: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和伊玛尼
古兰经说明所有穆斯林必须相信真主、祂的启示、祂的天使、祂的先知及末日审判[20]。教派之间的信条有所不同,逊尼派的宿命论称为真主旨意[21],什叶派称为神圣审判。什叶派伊玛目及其政治及宗教领导是什叶派独有的信条[22]。

穆斯林相信真主透过天使加百利将启示传示给先知穆罕默德,借此传达给人类[23]。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先知,而古兰经则是穆罕默德在超过二十年的时间里接受启示所得的神圣之书[24]。在伊斯兰教里,纵使有些先知创造了一些神迹,先知是真主选而成为使者的人,故穆斯林相信先知是人,而不是神。伊斯兰教先知被认为是所有人类里最接近完美的凡人,他们是神授启示的唯一接收者,真主直接或通过使者将启示传达给先知[25]。古兰经里提及过许多被视为伊斯兰教先知的人物,包括亚当、挪亚、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26]。伊斯兰教神学认为,自亚当在宣扬伊斯兰教的讯息后,所有真主的使者都顺从了真主,古兰经里描述伊斯兰教为:“那是安拉赋予人类的天性。安拉在造化上没有改变,这就是正确的宗教,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27]古兰经又说道,穆斯林这个名字是由亚伯拉罕赋予的[28]。

伊斯兰教发源于七世纪早期的阿拉伯地区[29]。伊斯兰教的文献提到,犹太教及基督教都是亚伯拉罕教义承袭下来的继后者,古兰经称犹太人和基督徒为“有经者”[30],以区别这些宗教与多神教。穆斯林认为部分的启示经文讨拉特(Tawrat,即摩西五经)及引支勒(Injil,即四福音书)在原文或释义上,甚至两者都被歪曲了[31]。


真主

伊斯兰教的基本神学观念是认主学,即是伊斯兰教的一神论。真主在阿拉伯语里称作安拉,大部分学者都相信那是“al-ʾilāh”(神)的简化字,又有人将之追溯至阿拉姆语“Alāhā”[32]。五功之一的认主学在清真言里有述,宣称除了真主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神灵,穆罕默德则是真主的使者。在传统伊斯兰神学里,真主是不可理解的[33]。穆斯林不必将真主形像化,只须作为一名拥戴者崇拜及爱慕他。虽然穆斯林都认为耶稣是一位先知,但他们不认同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教义。在伊斯兰神学里,耶稣只是一位凡人,而不是上帝的儿子。古兰经里描述真主为:“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除真主外,假如天地间还有许多神明,那么,天地必定破坏了。”[34][35]


古兰经

哈塔特·阿齐兹·埃芬迪的古兰经手抄本开端章。穆斯林认为古兰经是真主的说话,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籍[36][37]。穆斯林相信,古兰经的经文是在610年至632年6月8日穆罕默德逝世期间经由天使加百利传达给穆罕默德。穆罕默德的同伴(萨哈巴)在他在生时把古兰经抄写下来,然而当时主要的传播方式都是口耳相传。在第一任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在位时,古兰经被汇编成文[38],到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时将之标准化[39]。伊斯兰研究学者从经文里寻根究底,发现当今的古兰经在经过这么多年后仍没有太大的变化[40]。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哈塔特·阿齊茲·埃芬迪的古蘭經手抄本開端章。

古兰经分为114个苏拉(章节),共有6236节阿亚(经文)[41]。年代较早的一些苏拉主要论及伦理及宗教话题,较后期的苏拉则主要讨论与穆斯林社会相关的社会及道德事项[42]。古兰经较为注意道德指引多于法律教学,被视为“伊斯兰教原则及价值的原始资料”[43]。伊斯兰法学家会查阅圣训或穆罕默德的生平纪录以补足古兰经及辅助解释古兰经的经文。对古兰经的注释被称为塔夫希尔(Tafsir)[44]。

“古兰”一词解作朗读[42],穆斯林抽象地所指的古兰经,是指阿拉伯语的圣典,而不是它的复印品及译本。对于穆斯林来说,阿拉伯语原文的古兰经才是完美的,译文会因语言不同及误译而造成缺失,也不可能保存原本的式样文体。译本只会被视为注释,不是本意的古兰经[45]。


天使

对天使的看法在伊斯兰宗教里至关重要,天使的阿拉伯语“malak”意指使者,与对应的希伯来语“malakh”及希腊语“angelos”相等。据古兰经所说,天使没有自由意志,他们完全服从真主[46]。天使的职责包括转达真主的启示、赞美真主、记下每个人的行为以及在人们去世时取去他们的魂魄。天使也被认为会为人类求情。古兰经里是这样描述天使的:“(真主是)两翼、三翼或四翼的天使们的造化者。他(真主)随意增加造化……”[47]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先知,他是创立伊斯兰教的宗教、政治及军事领袖。穆斯林不视他为新宗教的创立者,而是亚当、亚伯拉罕、摩西、耶稣等一神论信仰的恢复者。在伊斯兰传统里,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及最伟大的先知,又是最接近完美的凡人,集所有美德于一身。在穆罕默德40岁以后人生最后的23年里,穆罕默德发布真主的启示,这些启示的内容被他的同伴记录下来,成为古兰经。


位于麦地那的麦地那圣寺是穆罕默德墓地的所在地。穆罕默德向麦加的群众讲道,恳求他们摒弃多神教信仰。部分人改信伊斯兰教,但穆罕默德及他的同伴被麦加当权者迫害。在经过13年的讲道后,穆罕默德及穆斯林在622年进行希吉拉(迁移),前往麦地那。穆罕默德在麦地那与麦地那的皈依者及麦加的追随者建立了神权统治。在此后的几年内,他们与麦加的军队爆发了两次战争:624年的白德尔战役(Battle of Badr),穆斯林在是役取得胜利;625年非决定性的伍侯德战役(Battle of Uhud)。与反对穆斯林的麦地那犹太人的冲突导致犹太人被放逐、奴役或死亡,犹太人的飞地海拜尔亦被征服。与此同时,穆罕默德控制了邻近的沙漠部族,切断了麦加的贸易路线。629年,穆罕默德兵不血刃地征服麦加,在632年他逝世的时候,他统治著阿拉伯半岛。

在伊斯兰教里,穆罕默德规范化的生活例子被称为圣行,被记录在圣训里,圣训叙述了他的言行及个性[48]。古典穆斯林法学家穆罕默德·伊本·伊德里斯·沙斐仪(Muhammad ibn Idris ash-Shafi`i)强调圣训在伊斯兰法律里的重要性。穆斯林被鼓励在日常生活里去效法穆罕默德的言行。圣行对辅助解说古兰经至关重要[49]。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位於麥地那的麥地那聖寺是穆罕默德墓地的所在地。

复活与审判

穆斯林对复活日(又称为审判日)的看法亦相当重要。他们认为真主已经预定了审判日的时间,但人类却毫不知情。审判日的审判及大灾难也在古兰经及圣训里被描述出来,伊斯兰学者的注释也提及过。与前伊斯兰阿拉伯国家时期人们对死亡的认知不同,古兰经强调了死者复活,说明人类被聚集起来之后,亡者便会复活,以真主的审判作终[50]。

古兰经列出一些会使一个人被打下地狱的罪行,如不信仰、高利盘剥及不诚实。穆斯林视天堂(坚奈)为一处极乐地带,古兰经的相关资料亦提及到天堂的特点[51]。

宿命与自由意志

根据逊尼派伊斯兰教对宿命的想法,真主能得悉及控制所有事物。古兰经的经文也有说明,如:“我们只遇到真主所注定的胜败,他是我们的保佑者……”[52]穆斯林认为世上发生的所有善或恶的事物都是早已预定的,真主不容许的事物便不会发生。据穆斯林神学家所述,事物虽然早已预定,但人类拥有自由意志,有能力在对与错之间作出抉择,所以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据伊斯兰传说所述,真主裁定的事物都会写在牌匾上[53]。

什叶派所认知的自由意志称为“天理”,这一信条是由穆尔台学派(Mu'tazila)发展出来的,强调人们须为他们的行为负责。与此相对,逊尼派不太强调自由意志的角色,因真主对所有事物皆有先见之明[54]。

责任及教规

五功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穆斯林进行礼拜。

朝觐仪式,包括围住麦加的克尔白步行七圈。伊斯兰教的五功是逊尼派的五个必要仪式[55]。什叶派穆斯林奉行着他们的一套,但大体上与五功重叠,五功是指:

清真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经及教义:“我作证,万物非主,唯有真主;我作证,穆罕默德,是主使者。”[56]这是伊斯兰教所有信念及仪式的基础。穆斯林须在礼拜时诵读清真言,一些非穆斯林要改信伊斯兰教也要吟诵清真言[57]。

萨拉赫:即礼拜,穆斯林每天必须礼拜五次,每次礼拜都面向麦加的克尔白进行。萨拉赫的意义是要专心致志予真主,被视为与真主的私人沟通,以表达感谢及崇拜之意。萨拉赫是必须履行的,但可视乎情况而弹性处理。在许多穆斯林国家,当地的清真寺会在适时公开播音唤拜。祷文以阿拉伯语诵读,由古兰经的经文组成[57]。

天课:即施舍,这是施舍累积财富的行为,是所有财政状况许可的穆斯林的义务。他们有义务将积蓄的固定部分捐献出来,帮助穷人及用于传播伊斯兰教。天课被视为宗教义务,富人的财富是“真主恩惠的信托财产”,故富人有欠于穷人。古兰经及圣训都认为穆斯林应自愿捐献更多的财富[57]。

斋戒:即赖买丹月斋戒,穆斯林在赖买丹月的黎明至黄昏期间不吃不喝,并思念过错。斋戒是要追求靠近真主的感觉,穆斯林在赖买丹月须对真主怀着感恩及依靠之心,以弥补他们过去所犯的过失,关注穷人。对于一些会造成过度负担的人来说,斋戒不是必须的,也容许根据情况作弹性的处理,未能恪守斋戒的人须尽快弥补。一些穆斯林不会在赖买丹月斋戒,他们会分开不同的时间进行斋戒[57]。

朝觐:即伊斯兰历都尔黑哲月在麦加的朝圣。任何体格健全的穆斯林在一生里至少须到麦加朝圣一次。当朝觐者进入麦加十公里范围内时,朝觐者必须穿着受戒服装,由两件无缝的被单构成。朝觐仪式包括围绕克尔白步行七圈、触摸黑石、在萨法山与麦尔卧山之间来回奔走七次及象征性地在米纳(Mina)向魔鬼投石。朝觐者在他们的社区里备受尊重,伊斯兰教师认为朝觐是对真主虔诚的表达,不是获取社会地位的手法[57]。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朝覲儀式,包括圍住麥加的克爾白步行七圈。


法律

沙里亚法规(字面解作“前往温泉胜地的道路”)是由传统伊斯兰学术界所建立的伊斯兰法律,大部分的穆斯林都坚守沙里亚法规。沙里亚法规是真主意志的言词,“构成一种责任体制,凭借穆斯林的宗教信仰,他们必须履行”[58]。

伊斯兰法律广泛包罗每个细节,从国家大事如政府治理、外交到日常生活的事宜。古兰经指出,侯杜德(Hudud)用以惩罚五种罪行:偷盗、酗酒、私通、诬陷私通、抢劫。古兰经及圣行里亦包括了继承法、婚姻法、以眼还眼等法律,还有斋戒、施舍、礼拜的律例。由于这些义务及禁止事项众多,在实际应用时会有所不同[59]。伊斯兰学者根据这些律例及他们的诠释详细地构建了法律制度。

费格赫(Fiqh)被界定为宗教的实际规则[60]。伊斯兰法学家以此衍生出阐扬法理学(Usul al-fiqh,“法学理论”、“法理准则”)[61]。根据伊斯兰的法理,法律根源有四,以优先次序排列为:古兰经、圣行(穆罕默德的言行)、穆斯林法学家的共识(伊制马)及类比论证(格雅斯)[62]。对早期的伊斯兰法学家来说,法理不如法律的实际应用来得重要。在九世纪,法学家沙斐仪将法律原则(包括四个来源)编成法典,为伊斯兰法律提供了理论性的基础[63]。


宗教与国家

主流的伊斯兰法律并没有将“宗教事务”及“国家事务”分开,阿訇既是法学家,也是神学家。事实上,伊斯兰统治者经常利用平行的申诉法院来绕开沙里亚法院(伊斯兰教法院),使之在他们的单独管辖之下。

穆斯林世界在接触到西方的世俗理想后,穆斯林社会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回应。土耳其在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蒂尔克的改革后成为了世俗国家。与此相反,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伊朗的世俗政权被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共和国取代[64]。


礼仪与饮食

艾达卜(Adab)是指伊斯兰教的礼仪。这些礼仪包括以色兰(祝你平安)来问候他人、餐前诵太斯米(奉至仁至慈真主之名)、只用右手进食和吃喝[65][66][67]。伊斯兰教的卫生习惯属于个人卫生及健康的范畴,如割礼、伊斯兰葬礼里对受到清洁及遮蔽后的尸体行殡礼并埋葬。

穆斯林和犹太人一样在饮食上受到规限,猪肉、血、腐肉及酒被禁止进食。所有肉类都必须是由穆斯林、犹太人及基督徒以安拉之名屠宰的草食性动物,除了是亲自猎杀或捕杀享用。穆斯林可以食用的食物被称为哈拉勒[68]。


圣战

圣战是指“竭力奋斗”的意思,圣战被少数逊尼派穆斯林视为六功之一[69]。圣战的广义被界定为“运用最大限度的力量、气力、努力及能力对付不被认可的事物”。不被认可的事物可指敌人、魔鬼及自我,故可划分为不同种类的圣战[70]。圣战一词如果不是用作修饰词,一般被理解为军事层面上的意思。圣战又可指一人对追求宗教及道德完善的斗争[71]。特别是什叶派及苏非主义的穆斯林权威人士将圣战分为“大圣战”及“小圣战”,“大圣战”是指精神上的自我完善,“小圣战”则指战事[72]。

在伊斯兰法学里,圣战常指对非穆斯林采取的军事行动,以保卫及扩张伊斯兰国家,最终目的是要将伊斯兰教普及化[73]。圣战是伊斯兰法律里唯一容许使用的战争词形,穆斯林可对叛教者、叛徒、路霸、暴力团体及不服从伊斯兰教的非穆斯林领袖及国家发动圣战。现今大部分的穆斯林只会把圣战理解为防卫圣战[74]。对内的圣战包括使非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或服从伊斯兰教的权威[75]。

在大部分的情况及对大部分的穆斯林来说,圣战是集体的责任,只要部分人履行了这一责任,其他人便可得到豁免。只有一些拥有既定权力的人,如君主(伊玛目)可使圣战成为个人的责任。其他民众只会在动员的情况下才会被牵涉入圣战[76]。对一些什叶派穆斯林来说,进攻圣战可由穆斯林社区的领导发动,但自868年马赫迪隐匿后,因神授领袖不在位而中止了[77]。


历史

伊斯兰教的历史进程对伊斯兰世界内外带来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影响。在穆罕默德首次诵读古兰经的一个世纪内,伊斯兰帝国的版图由西面的大西洋伸延至东面的中亚[78]。这个新的政体很快便陷入内战,继承国相互攻伐,又要应付外来的威胁。虽然如此,伊斯兰教仍继续散播至非洲、印度次大陆及东南亚。在中世纪,伊斯兰文明是世上最先进的文明之一[79],但西方经济及军事上的增长使欧洲超越了伊斯兰。在十八至十九世纪,奥斯曼帝国、蒙兀儿帝国等伊斯兰王朝被置于欧洲列强的阴影之下。二十世纪新一轮的宗教及政治运动及伊斯兰世界里新发现的财富导致了伊斯兰世界的复兴及冲突。

632年-750年:哈里发帝国的崛起及伊斯兰内战

穆罕默德在迁移至麦地那之前一直在麦加宏扬伊斯兰教,他在麦加将阿拉伯部落统合为单一的穆斯林宗教政体[80]。穆罕默德在632年逝世,谁应该继承穆罕默德成为穆斯林领袖的问题触发了分歧。穆罕默德著名的同伴欧麦尔·本·赫塔卜提名穆罕默德的密友阿布·伯克尔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其他人都纷纷附和,阿布·伯克尔遂成为第一任哈里发。穆罕默德的一些伙伴对此提出质疑,他们认为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已被指定为继承人。阿布·伯克尔当前的任务是要回击拜占庭帝国,但他必须先平定阿拉伯部落的叛乱,因而发动了里达战争[81]。


750年哈里发的版图。阿布·伯克尔在634年逝世,由欧麦尔、奥斯曼·本·阿凡、阿里相继继位,这四位被统称为四大哈里发,在他们的管治下,穆斯林的领土扩张至波斯人及拜占庭人的地区。

欧麦尔在664年被刺杀,奥斯曼当选为哈里发后受到更强烈的反对。656年,奥斯曼亦被杀,阿里成为哈里发。在与敌对势力爆发了第一次伊斯兰内战后,阿里在661年被哈里哲派(Kharijites)刺杀。此后,穆阿威叶一世统治累范特地区,创建倭马亚王朝[82]。

对宗教及政治领导权的争议引起了穆斯林社会的分裂。多数穆斯林都认为阿里之前的三位哈里发也是正统的统治者,他们就是逊尼派。少数穆斯林不认同这一观点,他们认为阿里是唯一的正统统治者,这类穆斯林被称为什叶派[83]。穆阿威叶一世在680年逝世后,继承问题的争论再度引发内战,是为第二次伊斯兰内战[84][85]。此后,倭马亚王朝屹立了七十年之久,向西征服了马格里布、安达卢斯(伊比利亚半岛)、纳尔榜南西斯高卢(Narbonnese Gaul),将穆斯林领土扩张到信德及中亚边缘。正当穆斯林阿拉伯人正忙于征战时,一些虔诚的穆斯林开始反思在尘世间沉溺于信仰的意义,他们更为强调于舍弃肉体欲望,以贫苦、谦卑及避免犯罪的方式来修行。虔诚的穆斯林修道者如哈桑·巴士里(Hasan al-Basri)启发了最终演变为苏非主义的运动[86]。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750年哈里發的版圖。

对于倭马亚王朝的贵族来说,伊斯兰教只是阿拉伯人的宗教。倭马亚王朝的经济以大多数的非穆斯林向少数的穆斯林阿拉伯人支付税项为本。想要皈依伊斯兰教的非阿拉伯人先要成为阿拉伯部落的成员。就算在皈依伊斯兰教后,这些新穆斯林的经济及社会地位都无法与阿拉伯人看齐[87]。穆罕默德的叔伯阿巴斯·伊本·阿布杜·穆塔里布(‘Abbas ibn ‘Abd al-Muttalib)的后裔联合一些麦瓦利(Mawali,非阿拉伯人血统的穆斯林)、贫困的阿拉伯人及反倭马亚的什叶派穆斯林在阿布·穆斯林的协助下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在750年开创阿拔斯王朝[88][89]。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伊斯兰文明步入了茂盛的伊斯兰黄金时代[90],其首都设在世界性的城市巴格达[91]。

750年-1258年:黄金时代

踏入九世纪后期,多个地区的自治程度提高,阿拔斯王朝开始分裂。本属阿拔斯王朝省份的北非、波斯及中亚诸酋长国脱离王朝的统治。一个宗教上与阿拔斯王朝同质的什叶派法蒂玛王朝竞逐哈里发的宗教管辖权。近1055年,塞尔柱土耳其人消灭了阿拔斯王朝的军事力量,但他们依然尊重哈里发名义上的当权地位[92]。在这个时期,穆斯林透过武力及和平性质的宣教来持续扩张,穆斯林的贸易路线亦扩展至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西非、中亚、伏尔加保加利亚及马来群岛。

黄金时代造就了法律、哲学及宗教的新发展。主要的圣训典籍被整理编纂,四个现代的教法学派也在这个时期被创立。九世纪初的法学家沙斐仪的成就使伊斯兰法律得到大幅度的改进,他所编成的方法有助于确保圣训的可靠性,圣训的可靠性是伊斯兰学者在此前长久争论的话题。哲学家伊本·西那及法拉比设法将希腊的哲学理论并入伊斯兰神学,至十一世纪时神学家安萨利等人极力反对他们的观点,最终成功竭止了他们[93]。九世纪时的苏非主义及什叶派亦经历重大的转变。苏非主义成为了一个成熟的运动,倾向于神秘主义,摆脱其以往植根于苦行的方向,什叶派因伊玛目的继承争端而分裂[94]。

鉴于大量新穆斯林皈依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扩张引起了中世纪基督教会创始人的敌视,被视之为竞敌。这导致了一些挑起争论的著作出现,这些著作描述伊斯兰教是反基督的宗教,穆斯林都是好色的,只是次等人[95]。中世纪的一些哲学家如麦阿里对伊斯兰教持批判的态度[96]。犹太哲学家迈蒙尼德详细比较了伊斯兰教及犹太教对道德的观点[97]。

十字军东征、收复失地运动及蒙古人入侵

1187年哈丁战役的艺术描绘,阿尤布王朝在是役收复耶路撒冷。九世纪初,穆斯林西征的势头开始被逆转过来。对穆斯林公国的收复失地运动在伊比利亚半岛展开[98],穆斯林在意大利的领地被诺曼人占领[99]。始自十一世纪,欧洲的基督教王国联盟发动了一系列被称为十字军东征的战争,回击穆斯林对拜占庭帝国东部,尤其是圣地的征服。欧洲联盟在初时取得成功,建立了十字军国家,但他们的成果却被后来的穆斯林将军萨拉丁再度颠覆,萨拉丁在1187年收复了耶路撒冷[100]。在东面,蒙古人早在1187年便侵攻穆斯林的领土,蒙古帝国在1258年的巴格达之战灭亡了阿拔斯王朝[101]。在埃及,马木留克的奴隶兵在1250年的一次起义得以掌权,他们与金帐汗国结盟在阿音札鲁特战役竭止了蒙古军队的扩张[102]。虽然如此,蒙古人仍掌控著亚洲几乎所有的穆斯林土地,佛教暂时取代了伊斯兰教成为这地区的官方宗教。在下一个世纪,蒙古可汗国皈依伊斯兰教,宗教及文化同化迎来了蒙古伊斯兰综合体的新时代,使伊斯兰教得以进一步传播到中亚、东欧及印度次大陆。克里米亚汗国是东欧其中一个强大的伊斯兰势力,直至十七世纪末。

十四世纪中,黑死病横扫大部分伊斯兰世界[103]。蒙古人及商旅可能利用了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自由通行的机会不经意地把疫病由中亚带到中东及欧洲[104]。直至十九世纪,疫病一直在伊斯兰世界流行[105]。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1187年哈丁戰役的藝術描繪,阿尤布王朝在是役收復耶路撒冷。


1030年-1918年:土耳其、伊朗及印度帝国

塞尔柱土耳其人征服了阿拔斯王朝,采纳了伊斯兰教,成为哈里发名义上的统治者。他们在曼齐克特战役(Battle of Manzikert)击败拜占庭帝国,占领安那托利亚[106],因而促使了十字军东征。塞尔柱人在十二世纪末迅速衰落,多个半自治的土耳其王朝被建立起来。在十三世纪及十四世纪,奥斯曼帝国在一连串的征服活动,包括对巴尔干半岛、部分希腊及安那托利亚西部的征服以后确立了其地位。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领导奥斯曼人围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很快就被奥斯曼帝国数量远为庞大的军队及大炮攻陷[107]。

十三世纪初,苏非主义经历转变,这主要是由于安萨利重组了苏非主义运动。他发展出苏非主义教义的模式-性灵导师及学生的社团[108]。玛斯纳维的创作对苏非派来说相当重要,玛斯纳维是波斯著名诗人鲁米的密契诗作品,对苏非宗教思想的发展造成深远的影响。许多苏非主义都视之为重要性仅次于古兰经的经籍[109]。


位于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在蒙兀儿帝国时期兴建。十六世纪初,什叶派萨非王朝取得波斯的控制权,将什叶派伊斯兰教定为官方宗教[110]。纵使也会遭受周期性的倒退,萨非王朝依然繁衍了两个世纪。1517年,马木留克控制的埃及落入奥斯曼人手中[111],奥斯曼帝国又发动对欧洲的战争,甚至把战火蔓延至维也纳[112]。蒙古人入侵波斯,在1258年又洗劫巴格达以后,德里成为穆斯林最重要的文化中心[113]。十二世纪伊始,许多的伊斯兰王朝都曾统治过印度次大陆的部分地区,较为显著的包括德里苏丹国及蒙兀儿帝国。这些国家对于伊斯兰教在南亚的传播有所贡献。十八世纪初,马拉地帝国成为印度北部一个强大的势力。大英帝国在十八世纪中从形式上消灭了蒙兀儿帝国,又在十八世纪末推翻了由穆斯林统治的迈索尔王国(Kingdom of Mysore)。瓦哈比派伊斯兰运动在十八世纪的沙特阿拉伯植根,该运动由穆罕默德·伊本·阿布多·瓦哈布发起[114],瓦哈比派是原教旨主义意识形态的派别,这派别指责苏非主义的行径,又认为圣人崇拜不合符伊斯兰教义[115]。

到十七及十八世纪,奥斯曼帝国因感受到欧洲经济及军事优势所造成的威胁而开始现代化。十九世纪,民族主义兴起使希腊在1829年成功争取到独立[116]。一些巴尔干地区亦在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被击败后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也标志著奥斯曼时代的终结,哈里发在1924年被废[117]。

沙拉菲、德奥班德及巴雷尔维等伊斯兰运动在十九世纪发起。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位於印度阿格拉的泰姬陵,在蒙兀兒帝國時期興建。

1918年至今:现代

近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帝国以外的穆斯林世界已融入非穆斯林的欧洲势力里。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近乎全部的国土都被分为多个欧洲的保护国及势力范围。在二十世纪期间,这些被欧洲统治的地区大多数已独立,一些新的议题诸如石油财富及以色列问题开始突显出来[118][119]。同时,许多的穆斯林以合约佣工的身分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移居到加勒比地区,形成了美洲最大穆斯林人口比例的地区[120][121]。此外,都市化及在非洲的贸易增加使穆斯林在新的地区定居,又在这些地区传播伊斯兰教,结果使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穆斯林在1869年至1914年倍增[122]。伊斯兰国家组成的伊斯兰会议组织在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被纵火后的1971年5月正式成立[123]。


一些穆斯林男孩在印度贾玛清真寺上午的礼拜结束后反思。二十世纪出现了许多伊斯兰复兴运动,一些团体诸如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Muslim Brotherhood)及巴基斯坦的伊斯兰促进会(Jamaat-e-Islami)提倡以极权、神权政治来替代世俗政治主义[124],他们这种意识形态有时被称为伊斯兰主义。他们认为西方文化价值是一种威胁,推动将伊斯兰教作为所有重要私人及公众问题的全面解决办法。阿富汗(塔利班)及伊朗的革命运动将世俗政权推翻,建立了伊斯兰政权。一些跨国的组织如奥萨玛·宾·拉登的基地组织以恐怖主义来推动他们的目的。与此相对,自由派伊斯兰尝试调和宗教传统与世俗统治的现代基准及人权的冲突。自由派伊斯兰的拥护者认为解读宗教经典的方法有多种,又强调有需要“在宗教事务上留有独立思考”的空间[125]。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一些穆斯林男孩在印度賈瑪清真寺上午的禮拜結束後反思。

现代对伊斯兰教的批评包括指责伊斯兰教不能容忍批评,又指伊斯兰法律严苛对待叛教者。笔名为伊本·瓦拉克(Ibn Warraq)的批评者质疑古兰经的道德准则,认为穆斯林神学者利用古兰经的内容为苛待妇女及鼓动反犹太主义的行为开脱[126]。这类的论点受到穆斯林作家法兹勒·拉赫曼·马利克(Fazlur Rahman Malik)[127]、赛义德·阿米尔·阿里(Syed Ameer Ali)[128]、艾哈迈德·迪达特(Ahmed Deedat)[129]及优素福·埃斯蒂斯(Yusuf Estes)[130]的反驳。美国作家丹尼尔·派普斯(Daniel Pipes)、马丁·克雷默(Martin Kramer)等人则集中批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的散播,他们认为这是受人忽略的危害[131]。学者威廉·蒙哥马·利瓦特(William Montgomery Watt)、诺曼·丹尼尔(Norman Daniel)则认为对伊斯兰教的种种批评许多都没有事实根据,只不过想挑起争论[132][133]。学者卡尔·恩斯特(Carl Ernst) 认为,随着伊斯兰恐惧症的滋长,导致西方普遍对伊斯兰教及穆斯林持有负面的观点[134]。

作家帕斯卡尔·布吕克内(Pascal Bruckner)及保罗·伯曼(Paul Berman)参与了“欧洲伊斯兰教”辩论,保罗·伯曼将一些理想化伊斯兰教的西方学者视为“理想人类社会的反动主义”代表者[135]。

社群

人口分布

世界穆斯林人口分布地图2009年一个调查232个国家及地区的人口统计发现,全球人口的23%,即15.7亿的人口都是穆斯林[136],当中的89%-90%是逊尼派,10%-13%是什叶派,还有少数属于其他派系[137]。约有50个穆斯林为多数的国家[138],在穆斯林当中,阿拉伯人占大约20%。全球穆斯林里的约62%都住在亚洲,超过6.83亿人分布在孟加拉、印度、印尼及巴基斯坦[139]。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中国在2006年有二千万穆斯林[140]。中东不属于阿拉伯的土耳其及伊朗是最大的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拥有人口最密集的穆斯林社群[141]。在许多欧洲国家,伊斯兰教是第二大宗教,仅次于基督教[142]。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世界穆斯林人口分佈地圖



清真寺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苏丹艾哈迈德清真寺清真寺是穆斯林的礼拜场所,穆斯林常以阿拉伯语“masjid”来称呼清真寺。英语的“mosque”泛指所有伊斯兰教用作礼拜的建筑,阿拉伯语里则区分了小型、私人拥有的清真寺与集体使用的清真寺(masjid jāmi`)。虽然清真寺的主要用途是用作礼拜场所,但亦是穆斯林社群会面及学习的地方[143]。现代的清真寺与七世纪时的清真寺设计差异很大,一些建筑构造如叫拜楼都是清真寺的一部分。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土耳其伊斯坦堡的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

家庭

伊斯兰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庭,伊斯兰教界定了家庭各个成员的义务和法定权利。父亲负责家庭的财政,有义务向他的家庭成员提供福利。财产继承的划分在古兰经里亦有说明,古兰经提到大部分遗产都会由直系亲属继承,一部分会用作支付债务及遗赠之用。妇女一般可继承的财产是拥有继承权男子的一半[144]。伊斯兰教婚姻是民事合同的一种,是婚姻双方在两名见证人在场的要约和承诺[145]。合同里规定新郎将聘礼(马尔,Mahr)送给新娘[146]。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的坎特伯雷清真寺,建于1984年至1985年间。穆斯林男子最多可以拥有四个妻子,要是他认为他可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妻子。穆斯林女子只可以有一名丈夫。在许多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里的离婚又称为塔拉克(Talaq),丈夫须读出“离婚”来开始离婚的进程[147]。学者对于圣典在传统的伊斯兰习俗如面纱、隔离的根据存在分歧。二十世纪伊始,穆斯林社会改革者反对这些诸如一夫多妻制的习俗,成效各异。同时,穆斯林妇女尝试以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对外庄重的结合来顺应现代。一些伊斯兰组织如塔利班则力图继续实行适用于妇女的传统法律[148]。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紐西蘭克賴斯特徹奇的坎特伯雷清真寺,建於1984年至1985年間。

历法

伊斯兰历以月相为基础。穆斯林时代在公元622年的希吉拉(迁移)正式开始[149],那是穆罕默德重要的转折点。哈里发欧麦尔将那一年定为伊斯兰历1年。伊斯兰历是阴历,在三十年的周期里,十九年为平年(354天),十一年为闰年(355天)。在转换成公元时不能只在伊斯兰历上加上622年,因为西来吉历的一个纪元只对应基督教历的97年。

伊斯兰历的1428年几乎与公元2007年完全一致。

伊斯兰穆斯林节日固定在阴历之上,因此这些节日会在公历不同年份的不同季节上出现。伊斯兰教最重要的节日是闪瓦鲁月第一天的肉孜节,标志著赖买丹月的结束,另一重要节日是都尔黑哲月第十天的古尔邦节,是麦加朝觐的日子[150]。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从耶路撒冷圣殿山眺望圆顶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同时是伊斯兰教及犹太教的圣地,导致了两个宗教争论不休。


与其他宗教的关系

从耶路撒冷圣殿山眺望圆顶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同时是伊斯兰教及犹太教的圣地,导致了两个宗教争论不休。
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阿克萨清真寺附近升天。根据伊斯兰教教义所说,伊斯兰教是人类的原始宗教,受亚当所信奉[151]。到了某些时候,宗教出现分裂,真主遂让先知散布他的启示予人民[152]。亚伯拉罕、摩西、希伯来先知及耶稣都是伊斯兰教先知,但是他们所传递的讯息、摩西五经及四福音书的内文都被犹太人及基督徒扭曲。一些非穆斯林家庭的儿童原本是穆斯林,但却受父母影响而改信其他宗教[153]。伊斯兰教至高无上的理念可以以“伊斯兰教地位崇高,没有东西比它更为高尚”这信条来概括[154]。依照这个原则,穆斯林妇女可能不能下嫁非穆斯林的男子,中伤及诽谤伊斯兰教是被禁止的,非穆斯林作出不利穆斯林的证言是难以得到承认的[154][155]。

伊斯兰法律根据非穆斯林与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将他们分门别类。在伊斯兰国家统治下的基督徒及犹太人被称为齐米(Dhimmi,“顺民”)。他们的个人安全和财产受到保障,但他们须向伊斯兰国家缴付吉兹亚税,并承认穆斯林的最高地位。在历史上,他们在他们的宗教领袖之下享有自治权,但受到法律、社会及宗教方面的限制,以彰显他们的地位不如穆斯林。祅教徒及印度教等其他宗教族群在后来都得到相同的待遇,但不包括无神论者及不可知论者。在非穆斯林领土居住的人被称为哈尔比(harbis),与穆斯林国家组成联盟的国民被称为阿尔阿赫德(ahl al-ahd),暂住在穆斯林领土而又得到保障的人被称为阿尔阿曼(ahl al-amān)。他们的法律地位与顺民相约,但是他们不用缴交吉兹亚税。阿尔赫德纳(ahl al-hudna)是指那些在穆斯林领土以外,但同意与穆斯林停战的人民[156]。叛教行为被严禁,违犯者会被处死[157]。

阿雷吾派、雅兹迪派、德鲁兹、艾哈迈迪亚、巴布教、巴哈伊、贝尔格霍亚塔、夏米姆运动或脱离了伊斯兰教,或与伊斯兰教享有共同的信仰。一些人认为他们已与伊斯兰教分道扬镳,也有人认为纵使他们在一些看法上与主流的穆斯林存有分歧,他们仍属于伊斯兰教的派系。十五世纪末拿那克在旁遮普地区创立了锡克教,锡克教揉合了伊斯兰教及印度教的观点[158]。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阿克萨清真寺附近升天。



宗派

伊斯兰教充斥着大量的宗派,这些宗派在宗教信仰的本质上相同,但在神学和法律上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逊尼派及什叶派是最基本的划分,苏非派被认为是伊斯兰教一种神秘主义,而不是一个宗派。许多资料都显示,全球穆斯林当中的85%是逊尼派穆斯林,另外的大约15%是什叶派穆斯林,还有少量其他宗派的穆斯林[159]。


逊尼派

逊尼派是伊斯兰教最大的宗派,在阿拉伯语里,“逊尼”有“原则”、“路线”的意思。古兰经里的圣行(Sunnah,穆罕默德的生活例证)及圣训是逊尼派教义的核心。逊尼派穆斯林认为首四任哈里发都是穆罕默德的正统继任人,真主没有指明任何继承人,因此哈里发是被选举出来的。逊尼派认可四个主要的教法:哈纳菲(Hanafi)、马利基(Maliki)、沙菲耶(Shafi`i)及罕百里(Hanbali)。这四个学派都承认其他的学派,穆斯林可在这些学派里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但其他宗派的革新被多数人视之为偏离了伊斯兰教。沙拉菲教派自视为复辟者,称其教义是来自伊斯兰教的原始来源[160]。


什叶派

什叶派是伊斯兰教第二大的宗派[161],什叶派穆斯林信任阿里·本·阿比·塔利卜后嗣的伊玛目的政治及宗教领导地位,阿里被多数什叶派穆斯林认为是免罪性(Ismah),绝无错误的[162]。他们认为,作为穆罕默德亲属及女婿的阿里是正统的继承者,又称阿里为第一代伊玛目,拒绝承认阿里之前的穆斯林哈里发的合法地位。对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来说,伊玛目具有神圣的统治权力,并且在穆斯林当中具有“绝对的宗教权力”[163],对教义及启示有最终发言权。什叶派伊斯兰教又分成多个分支,最大的一支是十二伊玛目派[164]。十二伊玛目派与逊尼派都持有很多相同的习俗惯例,但两派对于汇集圣训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存有争议。十二伊玛目派遵随贾法里法派[165]。其他较小的派别有伊斯玛仪派及扎伊迪派(Zaidiyyah),这些派别在伊玛目继承人及神学宗教信仰上与十二伊玛目派不一。


苏非派

土耳其苏非派的旋转狂舞。主条目:苏非主义
苏非派在严格来说并非一个宗派,而是伊斯兰教神秘苦行的形式。苏非派注重于宗教的精神层面,苏非派穆斯林利用思想及情感官能力求得到真主的体验[166]。苏非主义与伊斯兰法律常被视为伊斯兰教的补充[167],但一些穆斯林却批评苏非主义是不必要的创新[168]。大多数的苏非教团都可被分为逊尼派及什叶派。


其他
哈里哲派(Kharijites)的历史可追溯至伊斯兰教早期。现在仅存的哈里哲派分支是伊巴底派(Ibadism),这个派别与大部分的哈里哲派不同,哈里哲派不会把有罪的穆斯林视为无信仰者。伊玛目是伊巴底派法律文献里的主要论题,指出伊玛目应单凭其知识及虔诚而被选举出来,行为不当的伊玛目应被废黜。现今大部分的伊巴底派穆斯林都居住在阿曼[169]。

为了逃避历史上某些时期的迫害,伊巴底派穆斯林逃到阿尔及利亚南部的姆扎卜(M'zab)、利比亚西部的纳夫萨山脉(Nafusa Mountains)及突尼斯的杰尔巴岛(Djerba),因此当地有伊巴底派穆斯林的社区[170]。另一支较大的派系是阿赫迈底亚。
天王小子
天王小子
伯爵
伯爵

文章數 : 3476
注冊日期 : 2009-11-2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 生活 :: 宗教哲學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