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基督教 (维基百科)

 :: 生活 :: 宗教哲學

向下

基督教 (维基百科) Empty 基督教 (维基百科)

發表 由 天王小子 周三 12月 16, 2009 4:35 pm

基督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基督教主题首页基督教,是一个相信耶稣基督为救主的一神论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1][2]。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基督教可以指宗教信仰的内容,也可以指所有基督教教会的总和,或者所有基督徒的总和。这三者不能完全分开但又有一定的差别,在使用时如果能仔细辨明,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基督教的经典

基督教基本经典是基督教圣经,由《旧约圣经》和《新约圣经》两大部分构成,有四十余位执笔作者,前后写作时间跨越约1600年。

旧约圣经是在耶稣的时代以前所写成的犹太教的《希伯来圣经》,记载了从耶和华创造天地到公元前5世纪为止以犹太民族为核心的历史,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神给犹太民族的律法,另外还有诗歌、预言等内容,原文以希伯来语写成。基督教形成以后,基督教的旧约圣经和犹太教的圣经开始有些微独立的演化,基督教自身在演化中不同教派又产生一些差异,但大部分还是相同的。比如现在有6卷被天主教和东正教承认的旧约经书未被列入犹太教和基督新教承认的圣经,被基督新教称为次经,不同教派间另外还有一些较小的差别,包括分卷、排列。天主教旧约圣经46卷,东正教48卷,基督新教39卷,

新约圣经是耶稣离世以后由耶稣的门徒写成,内容有福音书(记载耶稣言行生平)、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等几部分共27卷书,最早的新约,原文以希腊语在第一世纪写成,从公元2世纪开始被编排成典,于公元4世纪正式定型,得到基督教不同教派的共同承认。

现在中文圣经译本常见的在基督新教有20世纪初所译的和合本及20世纪末所译的新译本,在天主教有思高本。

圣经一直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信仰基础,但不同教派的认识有一些不同。圣经本身宣称“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提摩太后书3:16),提摩太后书是保罗写成,因此这反映了初代教会的观点。第4世纪的奥古斯丁著有“论基督教教义”,专门讲读圣经的方法论和由此所得到的对神的认识,显然他认为圣经是教义的根本基础。在第四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以后,教会逐渐形成一些增补的教导、礼仪,被教会认为也是神所启示的基督教信仰的必要部分,与圣经一样重要。后来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宗教家,反对罗马公教与教皇对宗教诠释的权威,进行宗教改革,提出“唯独圣经”,因此基督新教只承认圣经为信仰的唯一正确、不变经典。

19世纪开始出现自由派神学,认为圣经中间有些部分只是传说、寓言,圣经中也有错误、过时的内容,由此引起对一些传统教义的质疑。这种思潮影响到不同教派。不同意这种看法的被称为基要派神学,坚持圣经的无误性和传统的教义。


基本信仰

由于基督教有不同教派,所以不同教派的教义会有所出入,但主要教派在信仰上的共同性远大于其差异,以下的教义尽量涵盖各教派公认的基本信仰。

神学教义

独一上帝(或独一真神):宇宙间有一位独一的至高上帝,是昔在、今在、永在的全能者,称为耶和华[3]。(“上帝”在基督新教里中文又译作“神”[4],天主教中文译作“天主”。)

三位一体:独一上帝有圣父、圣子、圣灵(天主教中文译为圣神)三个位格,圣父是万有之源,圣子是耶稣基督,圣灵是神的灵。三者同质、同能、同永恒,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只有一位神,而非三个神。阿塔拿修信经对三位一体进行了比较得到公认的解释,但这仍然是比较难理解的一个概念。圣经中没有“三位一体”这个词,所以这是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中较受争议的一项,但也被许多相信三位一体的基督徒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教义。否认三位一体的理论当中有一位一体论(只有一个神,乃是父)、三位三体论(父子灵乃是三个神)、形态论等。三位一体与非三位一体论的争论焦点往往是耶稣基督的地位问题。

创造:上帝创造了天地万物,最后照自己圣洁良善的形象造人,乃是造男造女,名为亚当和夏娃。

罪:基督教的“罪”原文的字面意思是“不中靶心”,“罪”指一切不符合神的圣洁良善的行为、思想。人的始祖亚当和夏娃犯罪,使罪与死入了世界。从此,世人生而有罪(罪性),必然会犯罪(罪行)。如果没有神的救赎,都要走上灭亡之路,不仅肉体要死亡,灵魂也要死亡。

基督救赎:耶稣基督本为神的儿子,与神同在,他就是神。耶稣基督为了将世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而降世为人,传道三年,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他的无罪之身成了赎罪的祭,赎了世人的罪。他三日后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与父同在,他让父差下圣灵住在信他的人心中,与他们同在。他还活着,他在继续地作工。他将要再来,审判一切的活人死人,彻底地消灭罪,成就新天新地。

复活与永生:耶稣基督将要再来,所有的人都要复活,接受最后的审判。信耶稣基督的人罪得赦免,得到永生,与神和好。罪不得赦免的最后会因罪而下地狱,与上帝永远隔绝。(圣经对末世的启示不是很清楚,基督教的末世论在细节上可以很复杂,不同意见也比较多。)

自由派神学比较特别,这一派神学可以说只相信“神就是爱”(约翰一书3:9),愿意在不违反社会的道德条件下学习耶稣提出的一些道德的教导,对上述的教义都不信或认为只有一种比喻的意义。他们被一些基要派称为“不信派”。


人伦道德

与基督教的神学教义有紧密联系的是它的人伦道德的教导,如果说神学教义侧重于人与神的关系,那么这些道德的教导就是侧重于人与人的关系,但这两者之间也没有严格的界限。在总结基督教信仰的时候,这些道德似乎常常被一些理论家所忽略[5],但其实这些道德的教训是圣经和基督教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有很多的圣经经文说明“爱”是基督教信仰的道德观的最重要的一点,神对人最大的诫命是要爱神、爱人[6]。另外,基督教也强调认罪、悔改、饶恕、谦卑等等。“十诫”和“登山宝训”是圣经中对道德的比较集中的论述。

基督教信仰中的伦理道德观虽然与其他宗教、文化的伦理道德观有很多相通之处,但其根源、目的、方法、侧重又有诸多不同,这一点不可不察。基督教认为善与爱都来于神,人应该靠着神来行善,行善的目的是为了荣耀神,善行需要出于真心的爱。基督新教还特别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的好行为应该是对神的信心的结果,不应该脱离信心而单独强调做好事。

基督教的教会和信徒在实践中常常有偏离其信仰所提倡的伦理道德的情况,在一些反对基督教的人看来,这些现象说明了基督教本质上的无力,甚至败坏。但需要看到所有的宗教、信仰、文化都有类似的问题。基督教自身的教义对这种现象有一个解释,就是人堕落以后的罪性。耶稣基督的死赎了人的罪,耶稣的教导和圣灵的引导使人悔改、更新,但罪仍然是存在的,要等到耶稣再来、进行最后的审判以后,罪才会完全被消灭。在这之前,有些人没有真正地信耶稣,也有些人是信了以后跌倒了,所以还会犯罪,其解决办法是靠着耶稣基督悔改。“信耶稣”是赎罪的必要条件,也是克服罪的根本方法。

基督教历史

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的罗马帝国犹太省(今以色列、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纪结束前即逐渐发展到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等地,并扩及希腊地区及意大利地区。在4世纪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敕令(313年)宣布它为合法宗教为止。在380年时狄奥多西大帝(Theodosius I)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并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发生了大分裂,东部教会自称为正教(即东正教),西部教会称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纪又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许多小的教派。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创始起源

按照《圣经》说法,犹太人耶稣在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30年代)开始在犹太省地区传道。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圣经•旧约》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为真理作见证(约18:37)、教导人“爱上帝”及“爱人如己”(利19:18,民15:37-41,申6:4-9,11:13-21)、先求天父的国和他的义(太6:33)等道理。

根据基督教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他的教训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的回应。这使得罗马帝国下的祭司团大受影响,深深感到自己会因而得罪罗马政府,犹太公会的权利与地位有可能不保(当时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国政府掌控),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约11:48-50)。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死。圣经新约对此解释为圣经旧约所预言神所差遣的救赎主耶稣为了要赎世人的罪,甘愿地为代罪羔羊,流出自己的血,让罪人得赦免。

根据基督教新约的记载,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在耶稣升天超离这世界的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并且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信徒们组成彼此相爱、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就是教会。


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产生的。相对于传统犹太教强调遵循律法,基督教则强调耶稣救赎的恩典,并认为只要信奉耶稣基督就是旧约圣经里众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为主,并决意以上帝的心意为生活的准则,让耶稣基督为自己承担所犯的过错,就被认为是已悔改,可以藉著洗礼被接纳成为教会的一分子。

在基督教早期阶段,基督教会曾实行财产共有,外界视其为一种秘密宗教组织。犹太人视耶稣为外道,教会为离经叛道的异端,常常向罗马当局控告他们。罗马认为基督教只是犹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会。直到尼禄皇帝(公元54年-68年)在位时,教会的人数已增长到不可忽视的程度,从公元60年代中期罗马帝国政府的逼害就开始了。当时教徒普遍不分种族及社会阶层,就连当时的奴隶在信主以后亦可即时被接纳为弟兄。

随着基督教的传播,社会各阶层愈来愈多人加入教会。教会虽在第2世纪、3世纪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许多主教和信徒被火刑烧死,在竞技场中被野兽吃掉,但教会依然继续茁壮,直到313年颁布的米兰敕令,罗马帝国终于承认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随着基督教的发展,教会开始将耶稣复活的一天成为后世的复活节,又定12月25日为耶稣的生日,即圣诞节(耶稣出生的具体日期已不可考)。米兰诏令的是由当时的罗马皇帝颁布的,因此基督徒把此政绩视为基督教的胜利。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所灭之后,不少日耳曼人的部族,例如法兰克人,亦开始皈依基督教。由于日耳曼人的文化水平比罗马人低,甚至连自己的文字也没有,于是教会便成了中世纪时期西欧的唯一学术保障;因为当时几乎只有一些教士和修士读书识字,学者几乎都是教会人士。正因如此[来源请求],自从西罗马帝国被蛮族入侵后,西欧便开始完全陷入一片黑暗的迷信时代。

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公教(在中国称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国称东正教)。天主教以罗马教廷为中心,教导权主要于教宗与大公会议;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教会最高权力属于东罗马帝国的皇帝。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维护基督教为口号,展开了8次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16世纪以后,欧洲各国发生了宗教革命,分化出许多支派。随后的地理大发现以及殖民扩张,将基督教传到了世界各地。

现状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当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世界的分布图


[您必需注冊登錄才能查看本圖。]
一间基督教教堂

当今基督教各宗派在全世界的分布图基督教主要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还包括宣称跟其他教会有着不同历史渊源和信念的基督教派。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亿人。当中基督教信徒包括天主教会的11亿人、东正教会的2亿1600万人、边缘教会约3170万人、属基督新教各教派约3亿6700万人和英国国教会的8400万人。至于独立教会(不隶属于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亿1400万人,实际上主要是指在非洲的科普特派。

整体上基督教和世界人口成长率比较却是正在萎缩。当世界人口以大约每年1.25%的成长率增加,基督教却是每年仅成长1.12%。相较之下,伊斯兰教是以每年1.76%成长。不过基督教在特定区域(如非洲、亚洲)和特定的教会族群(如福音派、灵恩派和“独立”教派)却是快速成长。

基督教圣城

伯利恒——耶稣的出生地。
耶路撒冷——以色列的首都,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发生其他圣经事件的地方。
拿撒勒——耶稣长大的地方,耶稣又被称为“拿撒勒人耶稣”。
安提阿——基督教向罗马帝国开展的中心。
梵蒂冈——全球天主教教会的中心,历任教宗的办公地点。
君士坦丁堡——直到1453年拜占庭灭亡为止,一直是东正教的中心。

宗教比较

基督教肇端于1世纪时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团体,使用犹太教经典,其中许多信仰源于犹太教。通常,两者共同的价值观被称为犹太-基督教传统(Judeo-Christian Tradition)。一些史学家认为,耶稣传达的教义更加接近犹太教,而保罗对基督教教义做了较大贡献,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犹太人范围。[来源请求]

基督教在起源上和犹太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基督教继承了犹太教经典及其许多观念,但是基督教与犹太教在经典上和一系列问题上是有分歧的,主要集中在他们对上帝、弥赛亚、耶稣、律法和救赎等的看法上。

据20世纪初时耶鲁大学教授 E. Washburn Hopkins 的个人理论,宣称基督教在起源上和佛教也有关联,他的书中写道:“总而言之,生命、诱惑、奇迹、比喻、和甚至耶稣的门徒们都是直接源自佛教”[7]这理所当然受到基督教人士的反驳。

历史学家Jerry H. Bentley也自认为佛教具有对早期基督教发展的影响性,他认为学者们对于众多关于佛祖和耶稣在出生、生活、教条、和死亡的相似性作出了关注。[8]这理论自然也受到基督教人士的驳斥。

基督教的争议和批评

环绕着基督教的影响和历史,存在不少的争议:

由于早期的基督教是作为群众运动推翻统治,获得政权而产生的,因此基督教的教义对于权力和控制有很大的诉求,并且积极地参与到政治影响活动中例如十字军东征、北爱尔兰问题和东欧剧变。

基督教的教义过于极端,不能容忍其他信仰的存在,对于其他的信仰冠以恶魔、魔鬼、伪神等称呼,宣扬非基督教的信徒死后下地狱,以一种极其恶劣几乎辱骂的形式排斥非基督教徒。历史上的异端处理,也可见基督教过于攻击型的理念,相对于佛教的“以己度世人”的理念狭隘很多,相对于道教的“无为”也自私很多。
一些学者如Michael Grant断定耶稣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因为除了《圣经·新约》之外,没有其他资料可以引证,而且同基督教成立之前的其他宗教的主角有很多相似点。
一些学者认为基督教成立当时,本来便存在着很多神秘宗教,它们的神都有相似的故事,例如神被杀了,后来又从死里复活,这个从死里复活的事便启发了神的永生。
一些人认为耶稣的角色同其他宗教的角色很相似,例如死之后又复活,这些事情可能驱使成为基督教形成。E.A. Wallis Budge[9]比较过基督教和埃及宗教中的欧西里斯,欧西里斯也是出世人间,之后被杀,重生而成为地狱神,和拉同等,拉是埃及的一神论宗教的神。Wallis更指出基督教和古埃及的其他宗教相似处,尤其关于复活的故事(木乃伊便是因为复活的思想才有的)。Wallis认为埃及宗教思想是基督教形成的最佳资源。而相反地,歌普特教会认为欧西里斯的故事,和其他的思想,都是神带给法老王,而为了准备耶稣的到来。

犹太人相信基督教的信徒将《圣经·旧约》错解了。例如,对于《但以理书》9:25关于受膏者来临的叙述,犹太教认为是关于居鲁士二世的,而基督教便认为是关于耶稣。
敌对的态度而引发战争,例如十字军东征、宗教裁判所和三十年战争。因基督教和非基督教所引发的军事暴力在世界经常发生,甚至不同派系也引至战争,例如北爱尔兰问题。

重要人物

早期教会


保罗
彼得
坡旅甲
帕皮亚

教父时期

亚历山太的革利免
罗马的革利免
特土良
居普良
圣奥古斯丁
耶柔米
安波罗修
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
教宗额我略一世
俄利根

中世纪大阿尔伯特
托马斯·阿奎那
圣伯尔纳铎

宗教改革以来

圣依纳爵·罗耀拉
马丁·路德
加尔文
慈运理
约翰·卫斯理
约翰·纽曼枢机
爱德华滋
天王小子
天王小子
伯爵
伯爵

文章數 : 3476
注冊日期 : 2009-11-26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 生活 :: 宗教哲學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